找到相关内容42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洛阳伽蓝记校注(2)

    。’亦称三达。广弘明集十五支遁阿弥陀佛赞:‘恬智交泯,三达玄夷。’ 〔七〕 六是天眼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、神足通、漏尽。肇论五涅槃无名论: ‘骋六之神骥,乘五衍之安车。’ 〔八〕 牟子...,见注,集证本疑非。而义兼 三宝记兼作无。内典录、续僧传作非。 天外〔三〕。吴集证本外作下,非。至于一乘〔四〕二谛〔五〕之原,三明〔六〕六〔七〕三宝记、内典录、续僧传皆作‘六三达’。三达与三明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2745794.html
  •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(2)

    21。  (注 4) 杂.289经,大.2-81下。  37 页  许多沙门、婆罗门具三昧心自识本心(宿命)者以及捷疾相智者能够发现“个人”无常、恒、永住、不变之我;但是,不求到常、恒、永住、不变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3045917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(5)

    就是得他心通、天眼宿命等。  不过要注意的是,就是修这样比较高的三摩地,仍不能使修定人处于安全的境地。因为尚存着在看不见的意趣没有断除,这些意趣虽然中止了,但什么时候只要环境许可,它们就可能再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34607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与儒家人本思想

    说阿含正行经》,等等。这些经典多是安世高所译,皆非大乘典籍。根据僧祐《出三藏记集·卷第十三》记载,安世高所译之经“为群译之首”,很受欢迎,而他本人则有宿命,有高深莫测之神通道力,所谓:“世高穷理尽性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446108.html
  • 戒律之原理--以不杀生戒为例

    对通晓过去的宿命或预见未来的天眼,虽承认其功效,但也不鼓励弟子特别习学,反而严禁僧众卖弄神通。佛陀讲述因果,旨在令吾人把握当前,努力行善,以注入善因的方式,改变既有的因果网路,以期现生后世离苦得乐...,但未必人人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。所以接著要问的就是:就佛教的伦理判断而言:“护生”难道是每一个佛教徒(乃至每一个人)必尽的义务吗? 由以下剖析的三点理由,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:(一)自之法 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446239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2)

    为三达。”[44]  释尊指出︰以宿命开发“宿命智证明”,通达过去无量世因果业报。以天眼开发“生死智证明”,通达今世无量众生的业报──彼处死已,此处生 ;此处死已,生彼处──承受乐报或趣恶道。以漏...sacchikaroti{三明通智作证已而作证之}〈M〉289-10f.)。如何证知作证灭尽惑、业、苦?总说“明”与“解脱”。  “明”指“三明”,即“三达”。如《长.10 十上经》︰  三明︰自识宿命智明、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4.html
  • 西游记若干情节的本源十一探(注 1)

    ,士千人迎之。 达赖不愿行,国人(西藏人)匿之,将士欲威以兵,为番人所败,遁还。 而武宗崩,世宗立,果尽外遣番僧,继又崇道不信佛,人始知达赖之不欲行,为有前知焉。 三世曰锁南嘉穆错, 顺义王俺答劝其中国,乃自甘州遗大学士张居正(1525 ~ 1582 )书,自称释迦牟尼比丘,中国始知有活佛。其人实得禅定、慈忍、渊默,虽具他心宿命, 而不自耀,于是红教中大宝、大乘诸法王,亦皆俯首为弟子,改从黄教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746298.html
  •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(1)

    赞叹四谛。应时即得阿罗汉道,三明六,具八解脱。   中品三生,皆同小乘。故中品上生者,生彼国已,闻法即证阿罗汉道。得三明六,八解脱。三明者宿命明,天眼明,漏尽明。六通者天眼,天耳通,他心通,宿命...。常能悲智双行不着有无也。言觉行穷满者。简异菩萨。此由如来智行已穷时劫已满出过三位故名为佛。言说者。口音陈唱故名为说。又如来对机说法多种不同。渐顿随宜。隐彰有异。或六根说。相好亦然。应念随缘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246325.html
  • 佛教圣众因缘集(1)

     龙王王宫的前面,有一个大池,名叫阿耨达池。池中有八功德水,与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的八功德水一样,凡是有缘的人,只要喝下一滴水,就能知道自己过去的往事,证得宿命智。佛陀的弟子,大部份都是证得六自在的大阿罗汉,只有一少部份未得果位,自从饮了“八功德水”之后,一律得到宿命,知道夙世的往事。  佛陀为了要使大家知道因果业报的严重可畏,在阿耨达池的旁边,命五百弟子饮八功德水之后,各个自我介绍,讲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246678.html
  • 关河的禅法--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

    ,无往而不 恬故能神变应会。(大正 33,页 1 ) 这段文的意思谓用佛法的四谛来明照众生所栖止的九种境界,用八正道来纠正众生八邪。既达到八邪被纠正,九止被明照的境界,则可生“无往而不恬,无往而不愉”的缘起,而有“洞照傍”、“神变应会”的大用。 由上所引的诸文来看,谢敷首将般若“慧”的观念引入禅法,而道安则更具体地用般若来重建安世高禅法的本质,简化其修行的要领,乃至扩大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047283.html